展商介绍
一、园区基本情况
永新工业园区于2001年设立,建成占地约8平方公里,系省级开发区、省级民营科技园、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。2024年,工业园区共有规上企业123家,当年新增规上企业21家。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市前列,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20.23亿元、同比增长12.3%;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37.38亿元,增加值增速11.4%,居二类县第一、全市第二;工业税收7.96亿元。先后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、全省开发区综合先进单位、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优秀奖、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等次,2024年获评全省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”。
二、合成革产业基本情况
近年来,永新明确将超纤复合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主导产业,推动皮革产业向超纤复合新材料产业升级发展。在逐渐缩减蓝湿皮规模的基础上,积极发展生态超纤、水性PU革、箱包皮具等高端终端产业,吸引了华铠超纤新材料、路联新材料、歌雨新材料等50余家合成革企业入驻,构建起了“前端原料生产+中端生态超纤+后端服务配套”的产业链条,力争打造全省第一、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合成革基地。201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,也是江西省唯一的合成革产业集群。2024年产业实现产值30.6亿元。
三、合成革发展现状
(一)产业转型稳步推进。积极响应省级生态功能示范区建设,按照“关停淘汰一批、规范提升一批、转型招引一批”的工作思路,对内积极引导皮制品产业转型并向高端发展,鼓励现有皮革企业转型发展二层超纤移膜革、牛皮移膜革等新材料项目,对外加大新材料企业招引力度,重点打造“生态超纤—水性PU革—新材料制品”和“牛皮革皮坯—皮贴革(超纤)—皮制品”等绿色新材料产业链,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。雄屹皮革、新望皮业、福兴皮革、美金角皮革、达豪皮革等企业相继转型发展超纤PU革、移膜革、皮贴革等新材料项目。
(二)产业链条逐步完善。积极承接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海峡西岸经济圈等超纤新料产业转移,构建“一布两革多品”产业体系(一布:基布;两革:水性PU革、移膜革;多品:箱包制品、鞋面制品、服装制品、汽车内饰制品、家居装饰制品等)。完善了从前端原材料生产,到中端成品制造,再到后端的配套服务,为整个产业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前端原材料方面,目前树脂、浆料、基布已落户相关企业,产业链前端得到明显提升。其中,巨联新材料项目今年将投产,可形年产14万吨聚氨酯树脂、2万吨聚酯多元醇、2万吨丙烯酸树脂规模,基本可以满足县内未来几年的树脂原材料需求;引进的优润高新材料项目,主要生产浆料涂料,年产量可达1万吨,主要满足超纤复合新材料企业涂饰工艺需求;引进江西华铠超纤合成革有限公司预计可实现年产超纤基布5000万米。中端成品制造方面,近两年,在泽晞、格林等永新本地企业家的牵线搭桥下,招引了一大批超纤(合成革)项目,包括路联、歌雨、恒升、晟翔、创新等一批重点优强项目。其中,路联新材料作为国内装饰新材料的龙头企业,占地260亩、总投资50亿元,是永新目前为止投资体量最大的超纤项目;歌雨新材料占地185.5亩、总投资18.3亿元,其母公司佛山三水国语是国内汽车内饰行业的龙头企业,与东风、丰田、江淮等汽车公司有着长期合作。后端配套服务方面,持续完善关键性生产配套,降低企业生产成本,增强企业发展的竞争力。依托凯迪生物热电厂,建设遍布园区的供热管道,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蒸汽供应,并可节省供热成本50-70元/吨,目前已有20余家超纤企业签订了供热协议。提标改造了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,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城市一级A的排放标准。引进的巨联环保公司,可实现年处理72万吨废有机溶剂(水溶液)处置,提供污染防治、DMF回收处置、环保服务等综合配套。永新至温州、晋江、东莞、广州等主要的超纤合成革消费市场物流便捷,可做到次日达。同时,建设完成正广通物流园项目,占地150亩,预计2025年5月投产,将进一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。
(三)产业后劲持续增强。永新规划建设了1100亩的超纤(合成革)产业园,目前超纤企业项目已完成建设面积超过800亩,落户超纤合成革企业10余家。同时,围绕提升合成革在全国的竞争力,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超纤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,推动人才技术交流合作,并组建由一名正科级干部牵头的产业办,成立县内皮革产业协会和皮革研究院,从集中供热、污水处理等方面出台系列配套政策,重点扶持产业发展。永新县将全力做强合成革成品端规模,并推动向现代家居等终端延伸,力争超纤(合成革)产值三年翻番、达到100亿元,打造成为省级特色中小产业集群。